close

新聞是什麼?新聞是事實嗎?

 

在某一天的油電雙漲、證所稅風暴的新聞政論節目之後,我問了自己這一句話,

於是心裡就像有兩方辯論的想法出現........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也有理,但是都是站在某個角度去看事情。

新聞政論批評政府油電雙漲,造成全民物價齊漲,政府從充耳不聞到分段緩漲,

不僅有部級版、院級版、總統定版、甚至有立委個人版,

此時不分藍綠砲口一致對國家領導人,

好像台灣是一個總統意識就能改變一切的地方;

不,我從15年前在桃園打工時,一個月薪水2萬到15年後的今天,

公司營運不好時會放無薪假連2萬都不到,

歷任3任總統從來沒有一位總統可以改變"台灣經濟不景氣"的現象。

但是就全球來說,有哪個國家是經濟永遠景氣的?

有些關鍵字威力就像咒語一樣有力,例如"需求"這一類經濟用詞。

若站在個人賺錢的立場,

上班領薪水就是拿自己有限的時間滿足你上司工作的需求,

下班花錢就是拿自己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金錢滿足自己吃喝玩樂的需求,

而睡覺就是拿自己有限的時間滿足補充精神的需求.....

所以人生就是永遠在為了滿足任何不論是別人還是自己的需求而活著。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也就是說,當自己沒有這個身體,油電如何漲、

稅如何徵跟自己已經沒有關係了。

當資本主義席捲全球,別告訴我中華民國是三民主義,中國是共產主義;

也別爭論到底是一國兩區還是一邊一國,

全世界另外存在著一個國家中的國家,一個超越所有國家的國家,

這國家沒有名字、沒有國旗、卻擁有跨國領土、跨國主權、

而且人民數量極少卻是均富,這國家在哪?

當有朝一日你成為真正的巨富,瞬間這國度就出現在你眼前。

 

在2008金融海嘯之前,國際油價比現在高得多,

時我在台南火車站看見的街友直到現在還活著,新聞卻看到有因此自殺的案例;

當台灣選舉大餅提出參考外國社會福利越增越多時,

天曉的這支票不僅要選票更要用鈔票換來,福利是要用稅收來支撐的,

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民向來只有看到眼前的變化,

很少去注意到之後的演變,甚至難以注意到其中的原理,

更甚的是拿高標準要求別人,對自己倒是很低的要求;

當藝人酒後亂性開扁計程車司機腦震盪時,人們似乎沒注意到藝人也是人;

當旅美職棒運動員有了小三,人們似乎沒注意到運動員也是人,

當晶圓代工榮譽董座入籍新加坡時,人們似乎沒注意到大老闆也是人;

當總統因罪進了監獄,人們似乎沒注意到總統也是人;

如果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人,根本就不會被人罵;

換句話說,都已經要被罵了,無論如何藉此也要出名,因為有名不久就會有錢。

 

台灣其實是很特殊的地方,有很特殊的"一窩瘋"追逐現象,

雖說台灣民主是少數不想服從多數,多數懶的尊重少數,

新聞也是如此,電視台怎麼播都是那些大同小異的;

自己看出去都是公平正義,別人看了就是爭權奪利,

人通常都會拿二元的東西比較出差別,從而有分別心;

然而當自己拿筆瞄尺在地上畫出一直線時,殊不知在太空中看來那是一道弧線,

如果永遠只是2種極端的角度看事情,

自己所知的只不過是別人的知識而已,若能不替自己的思想設限,

時時反思當下一連串的想法並輔以經驗,那就能開發出自己原有的智慧。

 

我個人認為智慧是人生最有機會磨練而得到的某樣東西,而且是一得永得,

不像金錢賺的再多臨終一樣帶不走,金錢並非不重要,而是自己要權衡利弊得失;

要知道時間是有限的,何時發生意外任何人都無法保證,

終其一生汲汲營營的巨富只要豪賭,一夜就能江山易主;

降低自己物質的需求賺夠用的小康,一生也能簡單幸福。

智慧不像財富,按照遊戲規則建立系統就能有錢;也不僅是智商,

博覽群書多加訓練就能出類拔萃,

那是一種把對外競爭的一切用來反求諸己,無論經驗好壞,

面對自己一點一滴的累積只有自己知道。

與其都要花費有限的時間,得到金錢不如得到智慧,

寶貴的經驗值是買不到的,

智慧累積在精神之中不在肉體,無形無相因此無可剝奪,

若真要計較公平正義、計較財富名利,

我寧願計較自己得到了多少智慧、多少經驗,

或許這並不容易,卻是自我存在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陽 的頭像
    靈陽

    妶衑堂

    靈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